要问营销人和企业主,对他们而言最难的是什么?我想不外乎以下两点:
营销概念的不断冒出,不知道该用哪一个,或者说哪一个更有效。从早期的usp理论、品牌形象论、定位、整合营销传播到后面的KOL、KOC和今年大火的私域流量,难免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信息传播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的不断变化,从早期的四大传统媒体、门店超市终端,到今天的新媒体、社交电商。信息投放在哪更有效,产品放在哪卖更畅销?困扰了一个又一个企业主和营销人。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定会冒出更多的概念,衍生出更加意向不到的渠道。
我们该如何在变化中求以生存?或许,我们应该思考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人们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不会变;
人们为了生存、享受生活、延长寿命,不会变;
人们免于恐惧、痛苦和危险,不会变;
……
还有,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本质,不会变。
不妨你问一下自己,你购买一件物品是因为什么?单纯的喜欢?有实用价值?用来送人?当时被骗了?……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价值”,更准确一点的讲是四个字“感知价值”。
让你购买的并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而是你购买当时所能感知到的价值,你仔细打量包装、不忘看一下产地、咨询有没有售后服务、回想有没有看见过它的广告……,又考虑要花多少钱、用起来复不复杂、身边的人怎么看待……。
然后,你在心中一对比,如果感知利益大于感知成本,你就会掏出钱包,爽快的下单,即使广告上写的“遥遥领先、更多人使用……”不一定真实。
很多人在购买当时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用上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也再一次说明,我们购买某件产品或者服务,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价值。
那么,何为感知价值呢?
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在感知到产品或服务的利益之后,减去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从而得到的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主观评价。
从上面一句话中,我们能够提取到两个重要的信息:
1)感知价值是对得到的产品或服务效用的综合评价,是感知利益与感知付出之间的权衡。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家便利店,a店一款面包卖8元,距离你家500米,b店的同款面包卖5元,距离你家1000米。
你去a店还是b店买面包,并不是仅由面包价格决定,你还会考虑距离问题等其他一些因素,最后决定去哪家店,取决去你对两家店的综合评价,从而选择让你感知价值更高的那家店。
2)上面说的价值、利益和成本,都是指消费者可以感知到的,并不是企业主自己认为的。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花了重金在产品研发上,但是消费者不买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消费者感知不到产品的价值,或者说所能感知到的成本大于能感知到的利益。
除了上面的两点,还有两点我们很容易忽视:
感知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你能感知到的价值,其他人不一定能感知到,上面说的面包店,有人会去a店,也有会去b店,有人喜欢网购,也有人喜欢去实体店。
感知价值是动态,依赖于进行估价的背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件物品,你今天觉得太棒了,说不定你明天就觉得low的不行了,你今天去a店买面包,因为有点累不想走路,说不定你明天就想省下那3块大洋,宁愿多走500米。
15年之前,诺基亚绝对是手机行业的No.1,但是看看今天,你身边还有人用诺基亚手机吗?
诺基亚手机本身并没有变化,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变了,我们感知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那时,我们追求的是手机的质量,现在,我们追求的是运行快、拍照美、手感好……。
15年之后,我们又会以何种依据去感知价值呢?那时的苹果手机会不会是今天的诺基亚呢?
了解了感知价值是怎么回事之后,现在我们来聊聊,如何提升顾客感知价值,以增加被消费者选择的机会。
无非就两种方式。
很多人误以为顾客感知利益只有产品利益,所以不断的在产品上投入研发成本,即使产品本身很有价值,可是没有让人们感知到利益,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性能好不好,跑分就知道,发布会上跑分试试,然后抛出一组数据,顾客瞬间就能感知到利益了。
也有很多人误以为顾客感知成本只有货币成本,电话号码列表 所以不断的降价,即使的确已经让了很大一部分利了,可是,10000块钱的产品“打九折”和“直降1000元”在优惠数额上虽然没有区别,但是人们就是觉得“直降1000元”优惠力度更大。
要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感知利益有哪些?感知成本有哪些?全方位的去进行分析,从而去提高顾客感知价值。
事实上,“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下图所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增强产品利益和降低货币成本只不过是众多增加顾客感知价值的方法之一,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
一、案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案例,看看如何通过增加“感知利益”或者降低“感知成本”来增强顾客感知价值。
1. 增加“形象利益”
很多时候消费者不买你的产品,可能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帮消费者树立想要的形象,因为有些时候,相比于产品质量,消费者更看重产品能否突出自己想要的形象。
比如过节送礼,消费者更喜欢那些包装看起来高大上或者从其他方面可以体现出贵的产品,因为可以突出他们“舍得、大气”的形象。
再看看DR钻戒,主打“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概念,并以此提升消费者在送钻戒对象心目中的形象——我送DR,说明我只爱你一个人。
我们来分析一下,DR是如何提升感知形象利益的。
订婚、结婚送钻戒实在正常不过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句广告语,让钻石不只是钻石,更是“爱情长久”的象征。如何从众多珠宝品牌中杀出一条路来,难道大肆宣传自家的珠宝比其他品牌的珠宝象征更长久的爱情?更稀缺?
方向没有错,但如何让消费者更容易、更大程度的告知到长久和稀缺的利益呢?
一句“男士只能定制一枚,承诺一生只爱一人”,不知道融化了多少收到DR钻戒的姑娘的心,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的王子骑着白马拿着DR钻戒来到你的身旁……
2. 降低“形象成本”
很多时候消费者不是不想买你的东西,他内心太想买了,但是囿于一些周围人的看法,他只能想着,没有勇气掏钱包下单啊。
我自己做过“淘宝客”,可以把它理解为普通用户可以领取淘宝优惠券的平台,主打“省钱”,但是有一部分人,担心自己领取优惠券再去下单会被人看成是捡小便宜或者其他反面的看法。从而拒绝领券再下单,尽管他内心是想的。
我们来看看台湾全联超市是如何降低形象成本的。